1)第049章 地雷和榆木炮_抗战英雄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严老爷子没有制作没良心炮的经验,只是凭借着自己几十年二脚踢的制作经验,慢慢改良黄志勇给出的初步方案,这是一个大量试错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现场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再次改良,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但是,对于地雷和榆木炮,严老爷子制作经验丰富。

  225名槐树镇训练有素的新兵以及轻伤员的逐渐康复,使得独立大队的人员逐渐充裕起来,王承柱的炮兵中队也分配了不少新人。

  黄志勇既然说了独立大队今后的榆木炮也是归炮兵中队管辖,王承柱就直接把新分配过来的几十个新兵全部派到兵工大院,归严老爷子指挥调度。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工兵中队,致力于建设战斗工兵的黄志勇,也不会只把工兵当做开路搭桥的工程队,埋设地雷、路边炸弹就成了工兵的日常训练科目。

  这次是工兵中队长周宏亲自带队,来到兵工大院,参与地雷的制作。

  武器,只要会做,肯定就会用。

  还有几十个地方部队派来的同志,跟着严老爷子学习制作地雷和榆木炮的热情更是高涨。这些武器都是他们回去以后,可以小作坊自己制作的。只要能弄死鬼子的武器就是好武器。

  地雷有拉发的,也有压发的,也有电启动的,根据不同的作战目标有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

  我们这个小山寨作坊式的场子,也就只能制造一些低端的地雷。

  中国人的脑子是最聪明的,黄志勇也只是稍微提了一些思路,这帮人就在军工大院里做出了水里的雷、树上的雷、路边的雷、前面踩上后面炸的雷、一炸一大片的连环雷,铸铁的雷、石头的雷、瓦罐雷、子弹雷。

  这些地雷的出世,预示着黄志勇心目中战斗工兵战力的初步形成,只要经过几次战斗的洗礼,独立大队的工兵中队,绝对会成为一支战斗部队,而不仅仅是一支辅助性质的部队。

  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越是制作这帮人的热情还越是高涨,一个个地都成了地雷制作的专家。

  地雷的制作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就是榆木炮的制作。

  相对于地雷的五花八门,榆木炮制作就要显得枯燥而单一。

  地雷是一次性用品,爆炸了就体现出了它的价值。

  榆木炮确是如同枪炮一样的多次使用武器,在选材上和制作工艺上要求就要更加的严格。

  炮身的选择需要海碗粗细,树身笔直,没有伤疤,质地坚硬的榆树,阴干以后剖成对半,将剖开后的榆木中心戳一条5厘米粗细笔直半圆的槽子,使得两半合起来缠上一层粗铁丝,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炮管。

  药室的制作是在一个完整的榆木中心掏一个直径5厘米,深10厘米的洞,在药室的底部钻一个联通外部的越直径1厘米的小洞。

  再把炮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