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2章:中牟攻略(三)东路奇袭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连续干旱的原因,狄人也担心今秋的收成会大受影响,因而也加大了对沦陷地区的掠夺。黄河以北,不少卫人、邢人的村寨相继被破,轻则劫掠粮食物资,重则整个村寨都惨遭屠戮一空。

  中牟附近,不少难民便向着如今被黑山联军收复的临虑邑涌来,寻求庇护。

  然而,公子康治下的临虑邑,去年秋收时便被狄人抢割过秋粮,邑中本就粮草不丰。如今又涌来这么多难民,虽然眼馋这些人口,但是却吃不下这么许多,只能将其中的大部分都转赠给山上开垦了良田无数的于正了。

  于正自是来者不拒,又收下了数千人口用来实民,并再次在黑山中开辟出六寨用来安置。如今他麾下的领地已经达到了两邑二十六寨之多,人口总计三万五千余人。

  考虑到狄人最近的凶残行动,在沦陷区又一次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再加上军队换装完毕后,再呆在黑山稳步发展,实力上升不大。

  于是,打着“为民血恨,收复卫土”的旗号,黑山军向着狄人主动发起了攻势。光于正一家,就调动了四千的常备军,两百重装铁甲武卒,又征召了一千余人的农兵,总军势达到了五千余人。

  于正将这支大军分为东、西两支军势,共同出击。

  东路军,由于正亲自率领,作为主力,率正卒一千五,辅兵一千五,农兵一千,以及两百铁甲武卒,再汇合弘毅大夫和公子康的人马,凑齐五千军势,从正面攻击离临虑邑最近的大城“中牟邑”。

  西路军则由西门吉带领,率领另外的正卒五百,辅兵五百,这一千军势将向南穿越崇山峻岭,作为一支奇兵西出百泉邑和共邑(今河南辉县市区一带)。

  另外,于正又派了使者向卫国和南燕国求援,如果两家能够出兵的话,就能形成四路夹击之势。

  ……

  阵阵山风吹拂,掀起树叶翻飞,密林之中,一支军队正在山岭之中艰难地行军,身上脸上不时被尖利的树枝划破皮肤。他们便是西门吉所率领的西路军,目标便是百泉邑和共邑两座卫国的沦陷城邑。

  百泉邑,临近百泉河,故有此名。作为淇河水源之一的百泉河,出自共山,因而古名共水,共水之滨原为共工氏的活动地区,所以自商代以来文化便比较发达。

  百泉邑在百泉河的西岸,而百泉河东岸便是共邑,也就是原来共国的都邑所在。

  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的“共和执政”,便是因为国人暴动,周厉王逃走后,天下无主,所以众诸侯便一致拥戴共国的共伯姬和,由他“摄行天子事”。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共伯和替代周王室行使职权。从他代行王政开始,史称“共和行政”;他代行王政的第一年,以他的名作年号,史称“共和元年”。共和元年就是公元前84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