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8章:诸侯之路(十七)问计大夫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正拿“请来”的宫之奇无计可施,宫之奇离开虞国,有心携妻儿归隐山林,再不问天下各国的是是非非,而于正却非要请他出山,以为自己的“卧龙凤雏”。

  为此,于正更是三番四次低声下气地前去请教,给足了面子,学刘皇叔“三顾茅庐”又“三顾茅庐”,去了不下十来次。

  然而宫之奇却依然是无动于衷,二人即便相对对坐,宫之奇也还是那套“大夫不仕大夫”之言,还时常说自己是亡国的不详之人,不愿再出仕。

  宫之奇确实经历了两个国家的灭亡,宫阝国和虞国。

  当年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时,封族侄仲为虞君,是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为“宫阝”国之君,而后“宫阝”国传数世即为晋国所灭。

  姬之奇是“宫阝”国公族,“宫阝”国被晋国灭时,他离“宫阝”奔虞国,将“宫阝”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形为“邑”字,“邑”为诸侯之国的意思,去“邑”表示离开故国,失去家邑。“宫阝”去邑则为“宫”,名仍为之奇,从此便开始辅佐虞国,对抗晋国。

  然后虞君被晋国的美玉、良马所惑,不听宫之奇之言,这才导致了虞国的覆灭。

  经历了宫阝国和虞国的灭亡,宫之奇对朝政确实多少有些灰心丧气了,更何况眼前要他出仕的只是一个大夫,所以迟迟不肯答应。

  “邘”变“于”,“宫阝”变宫,这是春秋时代兼并战争的历史大势所趋。

  于正好言相劝,劝说他要振作,把“阝”给加回来,但宫之奇却只是推脱,甚至甘愿在黑山为一小民足矣,搞得于正每次都是乘兴而来败兴归。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家臣们见自家主君这般礼贤下士,却得到如此待遇,无不感到气愤不已。

  有脾气火爆的家臣,直接找到宫之奇的住处,隔着守卫和大门“不识好歹”地叫骂了一番。最后,自是被于正狠狠处罚了,不过多少也出了于正胸中一口郁闷之气。

  也有学识不错的家臣,亲自拜访宫之奇大夫,想帮着自家主君劝说,却也常常吃闭门羹,或者被沉默对待,并无多大效果。

  文武皆不行,此时计察在丑门客谭朝宗的建议下,却向于正献了一条计策。

  “宫大夫既然能去国远走,想必功名利禄都已不能打动他。但有一样,是他放不下的,便是家人。他逃难时身边一直带着妻儿,对二人的殷殷关切之心,有目共睹,不如从此下手。”

  于正闻言,断然拒绝道:“不妥,若以家人相胁,未免太过卑鄙。而且即便宫大夫被迫就范,只怕也不愿真心仕我,到时候出工不出力,心不在我处,不愿出谋划策又有何用。”

  于正想到了后世三国那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觉得此策不仅无用还会弄巧成拙,反失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