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三章:整军备战(七)筹措军费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商品经济还不算太发达的春秋时代,粮食才是民间最硬的通货。所以步徙们的薪俸也全都是以粮食的形式来结算发放的。

  按照于正招兵时的承诺,入伍即可领取一次性的入伍补贴,当时于正定的安家费是粮食三石。

  春秋时代各国的度量衡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于正采用的是此时各国商人间较为通用的计量方法“石”。同样的,西方国家秦国的“一石”和东方国家齐鲁的“一石”,重量也不完全一样,这就只能因地就宜了。目前山东各国的“一石”约合后世的60斤左右1,所以三石粮食也就是一百八十斤左右。

  当然此时的粮食以豆、粟类为主,而且发放时也是不脱壳。民以麸(壳)为食,乃是常态,饥荒所致,却不是为了追求后世的健康杂粮。

  步徙每月的薪俸,于正跟家臣们细细商量后也制定了具体的发放标准:普通步徙每月领粮食四石,伍长每月领粮食六石,两司马每月领粮食十石,卒长每月领粮食二十石。

  这样,普通步徙每月的四石折合下来大约是一个月二百四十斤粮食。看着不少,但一来这些粮食都是带着壳的;二来此时食物缺少荤腥,一个成年人只吃主食,一顿便能吃上两三斤;三来这是要养活一个四五口之家的一月口粮。

  所以这个标准在于正看来有点低了,不过西门吉等家臣却一致说这已经不少了,他们给出了此时的一种算法。

  步徙薪俸每月为四石,一年就是四十八石,而普通农家一年劳作百亩之田(约合后世33亩),年节好时也不过收获百石左右的粮食2,灾荒之年更不用说了。

  就这么点粮食还要上交一成左右给诸侯奉公,四成左右给领主赋税,剩下大约50石的粮食却要养活整整一家。所以每到灾荒之年必定会饿死人,因为即便是之前的丰年他们也根本存不下多少粮食。

  而如今于正军中步徙们的薪俸,按照普通士兵每月四石粮食来算,一年便有四十八石,已是赶上一个农夫家庭交完税后一年的收获了。而且步徙自己的口粮还是在行伍中解决,这又省下了一大笔粮食。

  手下几个家臣们都说这薪俸已经很高了,足以让步徙们感恩、卖命。又劝他说:营中的粮秣本就不多,不如先紧后松,也不至于后续缺粮招至怨言。

  考虑到如今春秋时代的生产力确实低下,既无高产粮种,也无化肥,耕作方式也十分落后,亩产确实很低,所以薪资水平自然也不能以后世的标准论之。

  于正思索后也就同意了目前的薪俸方案,毕竟这已经比绝大多数士大夫们都要大方了,吸引力应该足够。

  另外,从臣子们口中得知了此时每户大致的产粮情况后,于正心中不免也暗暗换算了起来。

  他获封食邑两百户,每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