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五章:黑山革新(二)思想工作_春秋最强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送走了心存疑虑的西门吉、端木容二人,于正又把冷落了一段时间的计察给找了来。

  经过观察,于正发现计察被贬后虽然常常闭门不出,但是也无多少怨怼之言,而且做事依旧认真负责。

  于正突然要再次启用计察,是因为他发现原来忠诚也可以算是能力的一种。

  有的人,你要用他的力;有的人,你要用他的智;有的人,则要用他的忠。

  计察闻听主君半夜相召,同样情绪激动,心里想着: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主君不会忘记我。赶忙让下人更衣备车,片刻不敢耽搁就赶来了。

  于正将“授田新制”之事,复又对着计察原样说了一遍。

  言道:此事毕竟损害的是新晋士人们的利益,若是由上位提出,未免就显得身为主君的于正太刻薄了些。所以此事最好是要由下位的“士人”们自己主动提出,如此上面再加以推动,这样才显得更合情合理。

  于正交给计察的任务就是,让他去做新晋升士人们的思想工作,说服他们放弃一部分利益,主动促成“授田新制”的提出和推行。

  “这思想工作自然是不好做的,不然我也不会想到你,不知子肃可有信心啊?”于正问道,故意装出很看重他,要对之委以重任的样子。

  计察正愁没法将功补过呢,闻言却是立马回道:“主君放心,察必当尽心竭力完成此事。”

  计察在城主府内答应的爽快一回到家就犯了难,不知该如何推进。

  却是将手下豢养的两名门客叫了进来,毕竟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一起商量下,或许能有什么好的主意。

  门客制度,最早就是起源于此时,也就是春秋时代,之后鼎盛于战国时期。

  门客可以看作是权贵家里豢养的帮闲或办事之人,他们通过依附某个主子,将自身“工具化”,达成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

  计察从前掌管民事,之后负责辎重,所以豢养了两个懂些计算之道的门客帮助他料理公务,核对账本,叫做“小计”。也因二人懂些文墨之道,所以也能时常给他出出主意。

  二人的待遇要比奴仆们好上许多,不仅不用干杂务,每月还领着固定的薪俸,可以养家糊口。又因为一直在计察府中服务,掌握着一定的权利,所以地位还比一般的步徙和平民要略高些,可视作介于“士”和“平民”之间,相当于“游士”(虽然并无这个阶级)。

  此时各国间的战争兼并愈发剧烈,不少国家社稷覆灭,民众流离。国内的公族、士族们一下子失去了原来高高在上的地位、失去了土地,成为了平民或者奴隶,这就为门客这个群体的壮大提供了来源,他们成了“文化游民”。

  门客在列国贵人间奔走,选取门庭投靠,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之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