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零三章通商口岸_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外贸易利润之丰厚,远超诸位之想象,”赵无忌环顾众人,徐徐说道,“生丝在浙江不过二百余文,售到倭国,价格可达五贯之多,利润足足二十多倍,而倭国的铜,在当地亦不过价值十贯,运到我大明,价格便可升至四五十贯之多,利润四五倍,而倭国朝廷亦在当中收取税收,每十取一,每条船约可获得四万余贯。”

  三人听了,也都是面露惊讶之色,夏允彝摸着胡子,缓缓点头说道“难怪这些夷人不远万里,冒着恶劣的海上气候和凶恶海盗的威胁,也要四处航海贸易,原来这其中的利润,竟然如此丰厚。”

  归庄也是咋舌不已,“一艘船便有四万两银子的税收,若是有十艘船,那岂不就是四十万两银子。”

  赵无忌点了点头,“确是如此,不过倭国每年运往我国的铜锭,明面上也不过五六艘船而已,更多的则是私下的走私,再加上我大明商税一向偏低,相比倭国,大明在海贸上收不了几个钱;

  本官已经上奏皇上,申请在钦州开设通商口岸,并向皇上保证,每年至少上缴五十万两银子的税收,想来皇上是会同意的。”

  五十万两!夏允彝不禁也有些耸然动容,“大人,五十万两白银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属下听闻,便是番商云集的漳州月港,一年之税收也不过白银几万两上下,大人许皇上十万二十万两银子,也就够了。”

  “月港商税之所以低,是有原因的,一个是我大明的商税原本就极低,乃是三十取一,其二便是官吏,官商勾结,走私,瞒报以中饱私囊等等极为盛行,若是严格核算,杜绝走私和贪腐,月港商税年入百万也不过是寻常之事;

  去岁满清入侵,祸害千里,我大明北方一片凋零,如今朝廷和皇上都在为银钱发愁,本官允诺五十万两银子,也有为君分忧之意。”赵无忌叹了一口气说道。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赵无忌没有提,那便是他担心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

  无数大大小小的官员、权贵、商人,早已在月港织就了一张庞大无比的利益网络,每个人都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食利,原本应属于朝廷的税收,就被这些人给私下瓜分殆尽。

  包括郑芝龙,郑家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而月港之所以能养活这么多人,官方的通商口岸这个身份发挥了很大作用,整个大明,只有广州和漳州月港这两个地方,是大明官方认定的合法通商口岸。

  这也就意味着,凡是想和大明做正当生意的海外商人,只有这两个地方可去,依靠垄断,给这两个地方的官员和缙绅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而今赵无忌打算开第三个通商口岸,分食这块巨大的蛋糕,可以想象,月港和广州背后的官员权贵,必定会强烈反对此事,在朝廷上的阻力绝对不会小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