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6部分_迷失在日本的天堂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正天低头细声地跟美子问道:“姐姐,你们的老师不是北条久美子吗?怎么是她?”

  吉田美子讶异地望了他一眼,没想到他还认识自己的老师,但还是小声地答道:“这是刚来不久的老师,听说是本校硕士生留任的,叫松下百合子,你不要说话了,她不喜欢人家讲话的。”

  李正天点了点头。

  松下百合子优雅端庄地拿着指示仪,一粒红外线便照射在白色的投影幕上,那ppt做得极为美观,朗声说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上的是中国的美术史,众所周知,我们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古老而神秘的中国,虽然现在他们有些没落了,但仍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你们想都清楚美术史上的天才梵高吧!他就是曾系统地学过中国的书画,然后揉入到自己的画中,就像他的经典之作《悲哀》给人一种震憾,抽象的感觉,其中就有中国古画的作风。”停顿了一下,看了下面一眼觉得学生都很认真地在听,突然眼前一现,没想到还有人不听课,在那里发呆,虽想说些什么,还是忍了下去继续说道:“中国美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所创造的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立体或平面空间的艺术。在中国,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大约产生在史前时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演化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造型等门类,还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美术的独特传统与体系。中国美术对现在日本影响最大的还是书法,中国书法在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篆、隶、楷、草、行等主要字体形式。篆书是商、周、战国时代通行的字体,大都刻在甲骨、青铜器或简牍、帛、石、陶上。至秦代小篆成为全国推行使用的统一字体。其结体圆长,笔画匀称,藏头护尾,圆润优美。隶书盛行于汉代,字体宽扁,左右舒展,横画如蚕头燕尾,具有浓厚的装饰意趣。楷书经南北朝到唐代发展至顶峰,其字形方正、笔画结构严整。王羲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留下的不同风格的楷书作品,给后人以深刻影响。草书经章草、小草发展为狂草,笔线连绵不断,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此书也盛行于唐代,以张旭和怀素最为著名。行书介乎草书与楷书之间,书写简易,流畅。形成于汉,成熟于两晋。历代书法家都以行书字体创造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松下百合子是个互动型的老师,换了章ppt对着台下的同学说道:“你们谁能告诉老师中国那一幅书法是最好的?”想考较一下学生的眼力与分析力。

  一个同学站了起来大声地说道:“我知道,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