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4章 飞艇升空(求订阅!)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思来想去,朱克臧最终拍板选择了丝绸。

  作为桑蚕丝这种蛋白纤维制成的织物,丝绸有着强度大、气密性好和耐湿耐酸碱的特性,更大的好处就是纯丝绸是不会产生静电的。

  惟一的问题就是丝绸价格很贵,造成飞艇造价会直线上升。

  一般来说就算最差的丝绸,每一匹也要五银元以上的价格,而一艘飞艇的气囊,就算黄履庄他们把尺寸缩小了许多,只有三十米长,四米的直径,也需要60匹丝绸,这就要三百银元了。

  这还只是单层气囊,为了不让氢气散逸出去,气囊至少要三层丝绸粘结而成才行。

  考虑到成本问题,黄履庄决定只在飞艇气囊外层使用丝绸,内部两层都是用棉布,并在棉布和丝绸之间用树胶黏连密封。

  为了防止气囊表面稍有漏气就坠落,整个气囊内部被分成二十个隔舱,以防止出现危险。

  保险起见,黄履庄还利用华夏古老的防火漆配方给飞艇内部和各个气囊进行三层涂刷,以做到绝对的安全。

  这些防火漆以前可是用在战舰上使用的,效果非常好但同样价格不菲。

  一个气囊制作出来,就耗费了差不多一千银元,这可是一笔巨资了,看得工匠们直心疼。

  不过这才刚好开始而已,飞艇的吊篮需要大量载重,而且要高空飞行,自然不能用像热气球那样粗糙的藤编吊篮。

  于是黄履庄拿了几个方案给朱克臧,朱克臧选择了薄钢板方案。

  用薄钢板制造了一个封闭式的吊舱,并牢牢固定在气囊下面。

  至于飞艇的俯仰和转向,则是在吊篮后部和气囊中间安置了一对水平风帆和一个垂直风帆用以控制。

  但是最难的还是电池问题,黄履庄专门联系了大明首席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梅文鼎,都没法解决。

  梅文鼎历史上是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东瀛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如此大才,朱克臧特意发掘他去为大明的化学界筑基。

  当然,朱克臧不是让他建空中楼阁。

  朱克臧可是理科生,他直接把初中化学知识和元素周期表传授给了梅文鼎。

  有了这些利器,大明皇家化学实验室的研究无往而不利。

  两人很快利用铅和硫酸反应生成电能的原理,制造出一大块实用的电池。

  为了防腐,他们在木箱子里垫上大量棉花,放入一个半密封的玻璃器皿。

  在玻璃器皿中装满稀硫酸,并插入填满海绵状铅和填满二氧化铅的两种铅基格栅板。

  这其中填装海绵状铅的格栅是负极,而填满二氧化铅的格栅是正极,只要接上电动机就能够直接使用了。这种电池使用完毕之后,还能利用发电机重新充电,以做到循环利用。

  两人拿到这种蓄电池大为高兴,皇家化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