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敌意的寒冰_欲海逍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第二天开始,秋林带着干粮下受灾村组,或者和灾民聊聊天,或者找村组干部问问情况,有时帮修房子的老乡递递瓦,有时和农户一起下田补插中稻。有时甚至和孩子们一起在沟沟坎坎里摸鱼捉虾……他发现,大多数灾民虽然免不了发发牢骚,其实内心却很达观,对未来既不存太多的奢望,也没有过分的恐惧,表现出一种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精神。每逢这种时候,他不期然地回想起过去在期货市场上种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情态,相形之下,他感到惭愧不已。

  有时,他特地留在某户灾民家里,等待和他们一起用餐,随后留下数百元餐费。不久,他就把身上的现金送完了,又上县从银行取一些,继续他这种巧妙的”布施”①。通常,人们都能理解并接受他的好意,似乎觉得这位老板比那些不曾谋面的捐献者体贴得多。可是也有一些意外的情况发生,个别灾民在接受他的援助时显得很冷漠,甚至于有些旁观者——这种情形是难以避免的,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冷嘲热讽,好象他正在做着一桩很卑鄙的事儿似的。他认定是自己的态度不够诚恳,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因而在以后送钱时表现得更加谦谨,结果却适得其反,人们对他更加冷淡,甚至在言谈中流露出明显的敌意。

  是的,敌意,那位老农当时所流露的情感,只有用这个词才能准确地表述。那天下午,他路过一家农户的禾场,看见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坐着地上玩泥巴,便蹲下来,很快就和他混熟了。临走前,他拿出三张百元大钞放进那双沾满泥巴的小手里。孩子惊喜地看了看手里的钞票,扭头朝那栋破瓦房里喊道:”爷爷!钱!爷爷!钱!”

  秋林站起来,惊愕地看着老农怒容满面从低矮的堂屋里走出来,一瘸一拐地,啪地一巴掌打掉小男孩手里的钞票,旁若无人地拖拽着哇哇哭叫着的孩子返回屋里。秋林怔住了,半晌才醒过神来。

  这件事造成的挫折感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可是,思想上出现的困惑却无法得到解释。他逐渐明白,那位老农多半不是冲着他发脾气的,可究竟是什么使得他如此不近情理呢?于是,在第二天晚上喝啤酒时,他把这件事讲出来,向旅馆老板请教。老板先是露出欲言又止的尴尬神情,最后,他憋不住叹息道:”您是一个好人,可是您实在不该亲自来做这些事啊!”

  旅馆老板的话使秋林愈发感到迷惘,他追问道:”为什么呢?”

  “您想听真话?”

  秋林静静地注视着他,没有吱声。

  “从您来小店时起,我就一直在观察您。请您别见怪!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一种怪癖。我曾经念过高中,年轻时也很喜欢读书,只是——怎么说呢?一直运气不好,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