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8章 西北谋划,东南事发_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8章西北谋划,东南事发

  赵柽和段思嫣谈妥事宜,以十万两白银,购买一万副藤甲,两年交齐,只能提前,不可延后。

  接着,他又阻止段思嫣要在东京游玩的打算,冷漠动用碎玉楼人,将段思嫣送走。

  赵柽不管段思嫣自家武艺多高,身边侍卫拳脚多厉,都不可能让她继续在东京城待下去,就是大宋境内都不可以,这事没任何商量余地。

  大理乃是段与高,共天下,这时大理朝上形势正乱,若是昭庆公主在大宋出事,牵连将极大,不但会打乱他的布置,甚至会将他和段易长都牵扯进去。

  藤甲一事绝对不能出纰漏,甲乃军之重器,仅次于弩,这也是历朝历代不禁兵器反禁甲胄的原因。

  往往几副铠甲就能起事,此物甚是一种号召,有了甲胄,跟随之人便有信心。

  眼下陇右那边柳随云在想方设法地作掉陇右军中铠甲兵器,报破损,报消耗,虚增人头,其中兵器还好,但铠甲却十分艰难。

  近乎两年的时间,可也只不过得到铁甲百多付,皮甲五百副,布甲两千多副。

  其中步甲可以忽略不算,因为这东西用处实在不大,那一百多副铁甲,五百多副皮甲,又是太少。

  虽然陇右都护府的兵丁自身有甲,但若将来发生变故,究竟有多少人可为他用,还是未知,而柳随云暗地里招揽的蕃兵鹘兵,总不能无甲去使才是。

  至于京城,他这边虽然可以大批作掉甲胄,但很难运出去,赵楷那边盯得紧,道君皇帝也对他不算放心,铠甲体大,无论怎么运送,都难逃皇城司眼线。

  眼下就只能指望大理的藤甲和福建那边造甲。

  福建山多,并非军事必争之地,可以做到最大限度保密,福建的山里,日以继夜地都在打造铠甲兵器,但问题是……这些东西也无法送去陇右那么远的地方。

  但大理不同,大理虽然正常要走成都府所辖四路,还有秦凤、熙河才能到陇右,但却还有另外一路可走。

  那就是蕃路,吐蕃地界东狭西宽,蕃北一盘散沙,蕃东南之地有机可乘。

  吐蕃王朝崩溃后,眼下遗留的母坚王、光护王后裔的几支势力,都在蕃中或者蕃南,而格萨尔王则在蕃西南。

  吐蕃东南这一块没有什么完整的大势力,都是些零散的部族,且因为沿途靠近大宋,所以熟蕃居多。

  虽然路不好走,但却是能走,从大理的建昌府走蕃东直去陇右,距离更近。

  蕃东这边自古通商,可行车马,只要押运人多,也算稳妥。

  且赵柽曾给柳随云一样任务,就是收买东南熟蕃,两年下来,那些部落大抵都有联络,因此更算安全。

  此刻赵柽虽将段思嫣赶走,却送了些礼物特产,还写了幅南吕一枝花给她,这才是段思嫣能心甘情愿离开的原因。

  段思嫣自也有回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