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9章 快去西方请秦王_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鄜延路,改旗易帜,撤宋旗,立秦号,山呼秦王。

  赵柽无论在军中,还是民间,都声望极高。

  军中自不必说,当年平王庆,征方腊,天下皆知,如今又灭西夏,收回鹘,于西方打下偌大土地,简直军神一般,哪个士卒不愿意追随,哪个又不想升官晋职?

  首领越强,地盘越阔,晋职的机会就越大。

  并且赵柽对手下兵丁十分善待,他离开东京之前还上奏道君皇帝,要取销正常从军的刺字制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虽然在身上纹刺的是番号,并非发配从军那种黥面,但也并非人人愿意,总觉得低人一等。

  虽然最后这事群臣反对,道君皇帝也不同意,不了了之,但消息传递出去,军内兵卒无不感激涕零,觉得秦王是真心待他们,考虑惦记他们。

  更何况,如今赵柽麾下军饷不但超过大宋,更超过四边所有国家,这多出半数的军饷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原本一年能得二十两银,在赵柽手下就能得三十两,多出的十两对寻常人家,可是能办许多事情,解决很多困窘的。

  所以,怎会不拥护二大王?

  至于百姓们,更是朴素得很,民间市井,大多只听风评,赵柽七八岁就混迹东京市井,惩恶扬善,抱打不平,救危扶困,将近十年。

  这十年养望,换来的是巨大的名声和百姓的爱戴,如今,这名声已不止东京一处传扬了。

  数年岁月过去,早就由东京传于四方,外地民间议论起来,开口便是开封府的亲戚,七大姑八大姨谁谁说的,二大王为人最是仁德仗义,护佑百姓。

  由京城传来,外地百姓们自然笃信,一说秦王殿下,都是纷纷叫好。

  且赵柽几次带兵平叛,军律森严,秋毫无犯,两淮江南的黎民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此刻白发记等剧目也都播于各地,使得他在民间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唯有士绅一类,却处在观望角度,心情有些复杂,不过对于改旗之事,倒也未做什么太大阻碍,因为都知道秦王府的祝妃,秦王长子之母,出身江南大族,豪绅祝家。

  他们倒不晓得其实小赵熹并非长子,其实就算知道,也未必在意,因为赵柽的几个妃子内,只有祝秀娘出身最正统。

  祝家纯正汉裔,祝秀娘当年号称歙州第一才女,在天下士绅层次,广有芳名。

  这都是其她几个妃子比不了的,哪怕对方是公主也比不了,异族公主生的孩子,怎么能做世子?甚或将来……

  所以鄜延路顺利改旗。

  接着永兴军路,永兴军路距离东京更近,知道京畿消息比鄜延路更早,正是惶惶之时,传来秦王东进,鄜延改旗的急报。

  永兴军路这时的安抚使是范致虚,之前则是任谅,任谅随西军北上征辽,一直未归,范致虚代永兴军帅,京兆知府之职。

  范致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