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确定关税_逆清184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大清的关税尤其是海关税本来会一直这么烂下去,但是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原本独立的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其中典型的表现就是行商制度被废除,实行五口通商和领事监督制度。

  五口相继开埠通商以后,清廷被迫在海关税中增加了“值百抽五”的关税原则,并且开始加入了外国人员参与海关管理,不过此时由于五口海关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关税管理机构,于是便设立领事监督制度。

  领事监督制度指外国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人员,监督本国船只报关以及纳税等事项,从而防止海关人员进行贪污,是废除了公行制度后对外商进行约束、阻止走私活动的办法,主要还是为了维护外商权益,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通商口岸的贸易环境。

  但问题是,这一制度由于中西混合,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环境,因此在后来也出现了大规模的贪腐行为,且各国领事为了不使本国商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往往会利用特权来放纵本国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这一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原本的历史上,一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小刀会运动占领了上海,摧毁了设在英租界内的海关大楼,导致清廷无法控制上海海关,于是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国驻上海领事馆联合与苏松太兵备道记名按察使兼江海关监督吴健彰开启谈判,决定组建税务管理委员会,由领事馆任命委员,名义上负责协助清廷海关督办管理海关,但是实际上彻底掌控了海关的大权。

  在该协议中,外籍税务委员负责监督海关履行各项职责,所属各海关、各置正、副税务司,亦由洋人担任,规定必须有至少一位委员的副署或签章,否则将不能对任何外国船舶或运货人签发卸准单等其他正式文件。

  再到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在全国各海关普遍设立税务司制度,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事宜,而税务司同样由英国人管辖,尤其是总税务司一直由英国人负责,像后世大名鼎鼎的赫德,一人就操纵长达四十五年。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赫德作为一介英国人,竟然在清廷内创造出唯一廉洁不贪腐的高效衙门,使得海关税收逐渐增加,收入可观,甚至到了1887年,海关税收达到两千多万两,关税成了清廷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源。

  当然,在如今的历史线上,广东已经被赵源所占据,他自然不会坐视海关关税的流失,更不会让一个英国人来管理海关——无论赫德表现如何,他终究是一个英国人,屁股也始终是坐在英国这一边的。

  其次,赫德之所以能管理好海关,也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点石成金的能力,主要其实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关系统管理岗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