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九章 评奖这回事_林浩的电影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品也不是没戏了:澳洲女性作家朱丽亚·李处女作《睡美人》很受期待,然后评分悲催;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的前女友指导的《青少年警队》倒也可圈可点...

  而这些里面最有戏的,当然是赛中异军突起的《树先生》。

  这一点从场刊的评分里就能一窥端倪:

  来自土耳其/波黑的《小亚细亚往事》以分场刊评分位列第一,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勒阿弗尔》以分位列第二,同样分的《Hello!树先生》是最近上榜的并列第二名...

  虽然这不能决定什么吧,但确实也是算媒体口碑不错——尽管这部让不少人觉得很不错的电影,其实受到了一些偏见影响。

  比如“这不就是那种中式电影么”...

  也确实历史遗留问题。

  但这里面王宝强的表演以毫无意外的优势,和《艺术家》的让·杜·雅尔丹都成为了本届的夺奖热门。

  这其实很不容易。

  因为说实话《艺术家》的乔治这个角色不好拿捏,还是法国黑白浪漫爱情默片,这种高难度的电影一开始就自带价分项,何况人家本身大部分完成的都很不错。

  当然了,王宝强的表演也是很让人惊讶的。

  纷纷打听这个演员是谁...

  又在听说这位演员不怎么会英语之后,纷纷败退。

  “这事人家本来也不是定下你了,而是给你个机会。”

  20日,林浩在酒店笑着安慰了一下王宝强。前几天《树先生》之后有好几个导演也找过他,结果到现在都吹了,王宝强于是一整天都表现得“丢了几个亿”一样。

  林浩于是劝解:

  人家现在也就是最多给你个试镜机会,也不是定了你,否则怎么会一听到你不会英语就撤退了?起码会争取调整一下的。

  如此说罢,他也就出门。

  两天后也就是22日,是戛纳电影节的闭幕式也是主竞赛颁奖礼,不过一种关注单元会提前一天揭晓。

  最佳影片的决定刻不容缓。

  林浩已经做好了看着众人争吵一下午BP给谁的决心,今年的评奖其实满被动的:

  至于其他的最佳导演奖大家在看的时候就一致决定给与穆哈默德·拉素罗夫的《再见伊朗》,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反正这个奖...

  跟《一次别离》一样,基本上是预定要给他们一个讲的。

  没错,看见穆哈莫德你就可能猜到了,这是一位伊朗导演。《再见伊朗》是他的的第五部长片,还是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早期,半秘密的状态下拍摄完成的,入围后又因为被伊朗政府限制自由而未能前来出席。

  听听,光是这个就已经足以拿奖了。

  何况这部电影就是专门给戛纳电影节拍的,还是从女性视角揭露伊朗政治氛围的一部电影,讲了一个被吊销执照的女律师讲述了一个怀孕的律师想方设法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伊朗的故事。

  还用说?

  最佳导演奖就是明着表明戛纳的政治立场、表达艺术界对伊朗导演的声援和对伊朗当局的谴责之外,还是对导演本人的支持。

  另一部俄罗斯著名电影人安德烈·萨今塞夫的《伊莲娜》也拿了评审团奖,理由也不用多说...

  戛纳嫡系。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奖的外界因素影响太多,也的确让今年的最佳影片难以决出——毕竟夹杂在关系人情、政治立场中间的唯一大奖,谁也不想和稀泥就过去了。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