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0章 特区局面(二)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0章特区局面(二)

  和穆龙城商量完后,丁立秋丁师爷再喝一杯酒就拔脚走人了。他现在是特区的正牌区长,古称帝都太守,还有这边全盘的计划工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没那么多功夫和人闲聊。

  出黄埔港后坐船,沿着宽阔的珠江往西走,期间路过长洲岛这时的长洲岛只是几块小沙丘,中山大学城还没影呢。

  一路往西50里路后,珠江南岸一片喧闹的工地,就是规划中的特区了。

  特区这块地,其实就和北边广州城隔了一个后世的海珠区。后世的海珠区是淤积出来的沙洲,在这个年代是没有的,双方之间现在是一片广阔的江面,光宽度就有20多里,算得上是隔海相望了。

  岸边是一排整齐的临时木桩栈桥,现在几乎每一座栈桥两旁,都停满了各式船只。

  当然了,即便是临时栈桥,那也是穿越者工程师们利用砸桩机建造的,强度肯定超过了明人私建的那种,用来人力装卸货物没任何问题。

  就在丁立秋下船的同时,各条栈桥上小推车已经排出了队伍,正在装卸石块水泥砖头这些建材。

  穿过忙碌的码头,沿途不停打发掉上前请安的各路大小商人和管家,丁区长硬生生花了半小时才从码头穿过,步行上了一号大道。

  一号大道就是特区主干道,目前还没有起名,不过大概率会叫御街。未来等特区建好大佬们入驻时,就会剪彩命名了。

  作为新区最重要的定位和地标,一号大道的建造标准很高。考虑到今后大型活动以及各种庆典活动的需要,一号大道光平均宽度就达到了50米以上,算上两旁的人行道等就超过了60米。

  说到这里,其实有经验的人已经看出来了,是的,一号大道就是照着长安街的模子来的。不过也有不同之处。由于眼下特区面积小,所以整条大道分为了两段,在二分之一处是一座大广场,这里是行政区和商业区的分界点。

  过了广场,左右两边就是未来官署了。什么管交通的管民政的等等各自都有一块区域用来建办公楼。普通官署区域过后,就是大型建筑:左手是中堂官邸,右手是议会厅,道路的尽头,一块小广场之后是皇宫。

  带着从人的丁立秋下船后,并没有直接上他的专车,而是让马车跟在身后,他本人则沿着修建中的大道一路步行过去,沿途不停巡视。

  经过1500人半年时间的艰苦劳动,用后世标准修路程序建造的大道,现在已经完成了垫高地基,夯实,铺设基层和垫层等工序。

  东西走向,总长达到3公里的一号大道虽说还没有最后铺设水泥,但是已经可以使用了。

  现在丁立秋脚下踩着的,就是表面的煤渣层。

  用煤渣层暂时替代水泥层也是没办法的事。台湾那边几座老式工艺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