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5章 幻变(三)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5章幻变(三)

  入夜,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夜半客船衔尾而行。

  不同于往日零散的渔船。这几年间,古老的江南水乡,悄然间出现了长龙般的夜航船队。

  打头的领航船,桅杆上悬挂着两道旗号。

  左竖旗曰:“江南客运总站”。

  右竖旗曰:“杭州公交总公司”。

  方头方脑的平底客船,毫无疑问是穿越人士的手笔。这一款由上海内河造船厂建造的通运型客船,船舷上有拼音和中文组合起来的舷号:“HK-038”。

  杭州客运38号船。

  月暗星稀的余杭塘河上,038号正引领着身后一长串各式民船,静悄悄往东航行着。在038的船头,一道由大型煤油灯和玻璃反光半球组成的夜航灯柱,撕破了夜空,照亮了前方的河面。

  这道明亮的灯柱,并不是塘河上唯一的夜间光线来源。

  江南客运总站这些年来不光是吸纳流民,疏通水道,清缴盗匪。现如今,杭州通往上海的主干河道,每隔一段距离,岸边都会有一处小型的河道照明点。

  接力式的“陆地灯塔”,给夜航船队提供了精准的定位服务,令夜间行船的安全性和速度都大大增加。项目间接地推动了三角洲地区人员物资的流转速度。

  类似于这种带有后世思维的公共服务项目,这些年来,不断出现在了江南土地上。

  土著们一开始自然是迷惑不解的.“此等白烧银子的营生,能做得几日?”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当初的疑问早就烟消云散了。土著虽然理解不了社会公益项目是怎样参与经济循环的,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无缝白嫖”。

  于是,就有了每天正午12点的杭州-上海客货船队。公交公司的班船其实只发一艘,但土著船只现在都习惯跟在后边“蹭路”了。

  这一类大型公益项目,其所带来的收益,明面上并不起眼。但潜移默化间,就会影响到大众对于某件事,某个人,乃至某个势力的看法。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渗透到位了,工作也就好做了。

  当然了,几千年前就建立起大一统帝国的的土著精英,怎么能看不出这些大项目背后所带来的民心向背?

  然而这没有卵用巨大的实力差距,导致精英阶层看在眼中却无力阻止。温水煮青蛙式的焦虑,在某些群体中,早已是经年话题了。

  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缙绅预备役吴法正同志。

  明亮的煤油灯光下,吴法正用猷劲的笔锋在白纸上落下最后一笔,轻吁一口气。

  接下来,他拿起桌上的铜笔帽收了笔锋,然后习惯性地用指头敲击着桌面,开始检查起刚写的文字。

  文章的内容比较杂,其中大多是吴法正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期间还穿插了一些他个人的见解和思考。

  说白了,就是吴法正的日记。

  而他这年许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