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七章 谨慎进军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军接战前,斥候之间互相截杀,最是正常不过。可以说,这种零星的厮杀,正是大战前的开胃凉盘。

  对探马的损失,杨保国是有心里准备的。

  但是,竟然被截杀得这么干净,却是远远超出了杨保国的想象!这段宝龙究竟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在这前戏上?

  他有什么企图?

  难道是……埋伏?两个字突然出现在脑海之中。

  除此之外,他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让段宝龙必须这般行事了。

  毕竟,要将对方斥候,截杀得干干净净,要付出的代价,比起简单的获得斥候战的赢面,的代价要高得太多了!

  除非是为了掩护可能的埋伏,否则,实在是没必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对付敌军的斥候!

  想到这里,他立即打开舆图,细细查看从温富州到通海城之间的路径。

  从温富州出发后,先是一段平坦的平地,而且,这里就在温富州城下,四下都在他的眼皮低下,并不存在被埋伏的可能。

  可过了这段路,是一段大概二十里的山路……在这里,借着地形的优势,在设下伏兵,确实可以起到出奇兵的效果!

  想到这里,杨保国压住大军,在温富州等了几天,加派斥候探马,对那一带展开搜索。

  可几天过去了,依旧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传过来。

  难道,是段宝龙,故弄玄虚?目的,便是让自己在这里裹足不前?

  如果,只是花些代价,就能将自己的大军阻在温富州,那就算是付出些代价,也是值了!

  如果是这样……自己在这里傻乎乎地等,不倒是中了段宝龙的计?

  犹豫再三,杨保国决定领了大军,试探着,从温富州,分梯度朝通海城进发。

  前军为弄栋节度使的两千人,走在前面,而杨保国则领了五千精锐,作为中军,走在其后。

  同时,他还留下了三千人,驻守富温州,以为后援。

  这般手法,可谓攻防均可,进退两相宜。

  然而,他小心翼翼地走完了那二十里山路,却竟然没见一个伏兵!

  通海军竟然把兵全撤走了?果然是段宝龙在故弄玄虚?

  杨保国心中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却始终不敢掉以轻心,他出了山路的口子后,便将寻了处合适的位置,将大营扎下。

  之所以选在这里扎营,考虑是多方面的,守住山口退路是一个考虑;

  再有,这里距离通海城,已经不到二十里了,作为攻城的大本营,正是合适;

  此外,从此地去往通海城,一路上,全都是平坦的大路了,大路两旁,虽然也有起伏,却大多是坡度并不算多大的小土丘。这种地形,埋伏个三五百人还可以,藏大军却是不太现实了。

  这样,也将段宝龙设伏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这般安排,若是寻常的战法来看,那自然是足够稳妥谨慎,挑不出一点错来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