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 公孙伯珪_重生三国之我乃曹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昂为什么特意要出这个计谋,让公孙瓒遣子来此,重点还是要算计刘备。这封信,别人写了也就写了,可刘备要是写了,就是将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之地。

  若刘备一直忠心于曹操,那到好说,可是别人不知道,曹昂最清楚,刘备绝不是久居人下的人,他一定会想办法逃离许都,远离曹操,如若真有那么一日,公孙瓒的儿子怎么办?

  刘备一向以仁义著称,这是他立于乱世的最大本钱,公孙瓒之子应刘备所求来到许都,刘备若是寻思走了,那公孙瓒之子便算是真正的落入曹氏之手,他仁义的帽子上势必会多了一道裂痕:赚古人之子于外,己所不养。

  若刘备顾及声名,一直在许都憋着,那则是更好不过。如此,只要公孙瓒之子能来,刘备无论怎么做,得益的都是曹氏,而受损的却是他自己。当然,曹昂只是未雨绸缪,他绝不会放刘备离开许都。可是有时候,曹操做出的决定是很难改变的。

  宴席散后,刘备便被曹操召到司空府,当曹操笑着将此事道于刘备后,曹昂清晰的看见刘备的眼中多出了一丝犹豫。

  但犹豫也只是一瞬间的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刘备又岂能因为一封书信而让曹操怀疑自己?在听完曹操的话语后,但见刘备拱手鞠躬道:“诺!”

  接着刘备走道案旁,拿起白帛篆笔,刚要书写,便见郭嘉突然起身笑道:“唉,玄德公,公孙伯珪刚烈之人,还望玄德公在信中切勿提出明公之号,直说是玄德欲存公孙氏一脉,收其子为义子,此乃最善之策。”

  刘备心中暗叹,若如此写,那自己这黑锅便是背定了。但他却没有他法,只见刘备方欲抬笔执书,却听曹昂又道:“慢。”

  众人闻言回首看去,只见曹昂目光炯炯的看着刘备,轻言道:“昂闻公孙瓒麾下有一人,叫做赵云的,不知刘公可知此人?”

  刘备闻言一颤,接着假装疑惑道:“赵云?此乃何人,备却是没有听说过。”曹昂心中冷笑,面上却是轻道:“刘公不知道不打紧,我来告诉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士,公之书信上可言让公孙瓒遣此人护送其子来许都便是。”

  刘备闻言假装疑惑道:“派遣区区一卒护送,恐有所失啊。”曹昂闻言笑道:“没事,我父还会另派猛士前往接应,刘公不必担心。”

  看着厅中略显疑惑的众人,刘备无奈只得提笔写道:

  “弟刘备拜首予吾兄伯珪,昔年平城相辞,一别经年,至如今,亦五载矣。近闻袁绍目无君上,结连朋党,弄兵北上。弟本欲率军相助,奈何兵微将寡,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备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之大;兄血气刚勇之人,必存玉碎之志。弟夙夜忧思,公孙氏若危,则断汉室一臂膀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