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3章 201天才记者克劳瑟_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3章201天才记者克劳瑟

  卡皮察欢天喜地,陈慕武唉声叹气。

  他现在总算是把自己给逼到了一条绝路上,让自己时隔若干年之后,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死线是第一生产力。

  关于理论研究的那些事情,倒是不用陈慕武太操心。

  有他和没有他,基本上差别不大。

  拉姆塞的数学论文,他基本上帮不上忙。

  而那本量子力学讲义,已经拿到博士学位的狄拉克现在开足了马力,他的身边还有奥本海默和冯·诺依曼的帮忙,最近又新加进来了一个海森堡。

  这些个人的智商水平,要说连一本量子力学讲义都写不出来,那陈慕武本人是一百个不相信。

  但要说他们编写出来的量子力学讲义,未来用这本书上课或者自己学的学生们能不能看得懂,这个陈慕武还真不好说。

  爱因斯坦虽然是相对论的发现者,但是现在的德国物理系学生上课,使用的课本上写着的都还是“泡利著”。

  不过这本讲义,在第一开始就是福勒指示狄拉克来写的,他应该早就能预见到,他的这位高足会把一本书给写成什么样子。

  既然他都不怕,那陈慕武就更不怕了。

  反正这本书作者栏上的名字十分豪华,丢人也不丢他一个。

  在临走之前,陈慕武给这个讲义编写小组,留下了一条锦囊妙计。

  他让他们时不时地就去三一学院的找院长老汤姆孙聊聊天取取经,毕竟现在剑桥学生所使用的很多物理和数学方面的教科书,都是由他老人家编写的。

  这些人中,只有冯·诺依曼会偶尔来和陈慕武聊天,谈论一些问题。

  他们两个人合写的那篇有关可决定性的论文,已经投递到了伦敦皇家学会的《自然科学会报》。

  编辑部的编辑们,虽然不知道陈慕武在为什么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一改之前的方式,不再独来独往,而是天天和别人一起发表文章。

  但只要作者栏中有这个明显不符合英语拼写规则的中囯名字,而论文内容又是和科学大致相关的话,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验,他们都会尽快安排发表。

  之前,编辑部对陈慕武的信任仅限于在物理和天文方面。

  那篇不完备性原理的论文,编辑部上上下下拿不定主意,只能给在英国的知名几位数学家发了信,请求他们帮忙审稿。

  后来的结果是什么?还不是陈博士的论文正确无误,而数学界的领头人吃了个瘪么?

  对陈博士论文的不信任,不是和陈博士过不去,而是和他们自己过不去。

  既浪费了时间,还支出了一笔审稿费,到最后得到一篇从一开始就准确无误的论文,何苦呢?

  于是陈慕武和冯·诺依曼合写的这篇数学论文,到了编辑部之后,没再享受前一篇数学论文的待遇,而是直接校对排版,打算发表在最新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