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章 11早期预印本系统_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章11早期预印本系统

  现在的伦敦无愧于“雾都”的名号,无论是雾的颜色、气味、持续的时间,还是其中所蕴含的颗粒物种类和大小,都比八九十年后陈慕武在邶京上大学时的雾霾还要“浓郁”许多。

  清人张祖翼在《伦敦竹枝词》中,还专门有诗“赞”之曰:“黄雾弥漫杂黑烟,满城难得见青天。最怜九月重阳后,一直昏昏到过年。”

  每个留学生来到伦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波特兰大街四十九号的中华民囯驻英公使馆进行报道点卯,陈慕武自然也不例外。

  无论是外交部、教育部的官费,还是江省的省费,全都会按月打到公使馆的账户,和这里的工作人员打好关系,以后办什么事情无疑就会方便许多。

  虽然临行之前说过无数次,别给自己准备太多的行李,但到最后他还是带了几个大箱子远渡重洋。

  带着这么多行李自然没办法坐地铁,所以陈慕武只好直接在火车站门口拦了一辆出租马车,报上了公使馆的地址。

  起初看见这么一个浑身上下还带着满满民囯气息的国内来的土瘪三,习惯了伦敦腔调的工作人员还不太在意,例行公事般地索要了他的护照和留学证书。

  但等他看到了护照上面的中英文名字后,忽然大吃一惊。

  陈慕武!

  他就是最近在英国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的ChenMuwu?

  工作人员不敢怠慢,他怕自己认错人,还想对面的陈慕武确认了一下,他是不是在英国的杂志上发了几篇论文。

  在得到了一个肯定的回复后,工作人员急忙起身离席,帮忙拎起陈慕武的行李,把他迎进了一间专门的办公室里休息。

  在茶杯中放好茶叶沏入热水,他又离开办公室,急匆匆地去找现在公使馆中最大的官儿,临时代办朱兆莘通报消息。

  看着工作人员的这一通操作,在渡轮和火车上熬了一宿的陈慕武完全摸不着头脑。

  怎么了这是?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

  和爱丁顿还有女婿福勒一起去三一学院找了老汤姆孙,要求邀请陈慕武到剑桥大学留学之后,回到自己办公室的卢瑟福,还提笔给《自然》杂志写了一封通讯。

  卢瑟福和《自然》周刊之间颇有一段渊源,他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担任系主任期间,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物质的放射性,在这一领域的赛道上,遥遥领先的是法国的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

  1899年11月,卢瑟福打算向《哲学杂志》投稿一篇关于“受激放射性”的论文。

  但当这篇论文最终在1900年2月号的期刊上发表时,却不得不在论文结尾处加上这样一段话:“我们在本论文的出版过程中收到了11月6日的《法国科学院通报》(ptesRendus),其中包含了一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