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4章 32未来之路在何方_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4章32未来之路在何方

  因为不能确定叶企孙坐哪一班火车来到剑桥,陈慕武只能根据报纸上刊登的“乔治华盛顿号”轮船抵达朴次茅斯港的信息,估算出一个大概的日期来。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没再去康河里游泳,而是一边写着新的论文,一边静候着叶企孙的到来。

  这天下午,陈慕武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终于等来了到访的客人。

  叶先生仪表堂堂,举止优雅,看上去并没有在美国沾染上一些嬉皮放荡的坏习惯。

  他是仩海人,和陈慕武同属吴语区,所以两人交流起来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刚一见面,自然少不了中囯人特有的互相恭维环节。

  “陈先生,久仰大名,我在美国的时候,就从欧洲物理期刊上读到了你的几篇论文。没想到见面之后却发现,你竟然是如此的年轻。”

  “叶博士,不必客气,您叫我汉臣就好。”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汉臣,我看你前两篇论文的通讯地址,好像是来自两路铁路管理局?伱是从国内哪所学校毕业的,又是怎么来到的剑桥大学?”

  也不怪叶企孙开门见山,因为这确实是陈慕武身上最神秘也是最让人好奇的一点。

  一个铁路工程师,是怎么能在国际顶级物理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又是怎么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大学学府的?

  陈慕武就只能半真半假地给叶企孙简单讲了讲,自己从大学到工作,到和爱因斯坦见面,再到出国留学这期间,发生的一段段经历。

  听到他说在交通大学,完全是因为感兴趣才自学了相对论的相关知识,叶企孙很有感触。

  他深知国内物理教育的薄弱,虽然很多大学的教授都是从国外知名大学取得了博士、硕士学位,但终归还是人手不足。

  而且实验环境简陋,实验设备极其匮乏,他也是到了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后才发现,国内物理学的研究环境,和美国比起来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就连眼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虽然名气很大,但也入不了亲身感受过财大气粗的美国大学实验室的叶企孙的法眼。

  为了改变国内的物理现状,学有所成的叶企孙,在他之后的人生规划中根本就没有留在美国继续搞科学研究这条路,而是想回到国内去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

  在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前,叶企孙就已经在国内的国立东南大学谋得了一份副教授的职位,他只需要在明年的秋季学期开学之前办好手续,即可入职。

  可是,叶企孙也只不过是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半只脚迈进社会的新人,他根本没就没有任何在大学任教的经验,所以才会来到大学教育传承历史悠久的欧洲来考察学习。

  如今物理学界炙手可热的新星,可能是目前国内物理学得最好的陈慕武,自然也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