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意义_愿以山河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明礼提升了些许观感。

  他最怕人在宫里养尊处优惯了,出来折腾个没完。不过现在看来,公子敛在路上还是很省心的。

  但这不代表周明礼认可卫敛的能力。他并不觉得卫敛能够在这场瘟疫里派上什么用场,这段日子以来卫敛的沉默更令他确信对方只是个来捞功的,没真本事,自然也无话可说。

  同为钦差大臣,倒似两个陌路人,一路并不交流。

  卫敛跟太医说的话都比跟周明礼说的多。

  王太医年事已高,受不住舟车劳顿,故而此行并未前来。但太医院中不少都是他的门生,皆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徐太医也来了,同行的还有一名小徐太医,是徐太医的儿子兼徒弟,同样医术了得。

  那少年不过十七岁,醉心医学之道,其余万事不管,假以时日,又是一代神医。

  某日夜里,车队在一家驿站歇下时。卫敛在过道上恰好遇见徐太医,问了句对此次疫情有几分把握,徐太医摇头叹息,悄悄给了他一个数字:万分之一。

  没什么不敢言的。以往凡人从未成功对抗过瘟疫,哪回不是死了许多人命,直到人死光了,病也就没了。

  人人都知这个残酷道理,也人人都有这个心理准备。

  医术领域广阔无垠,世人所能掌握的不过沧海一粟,有大把疑难杂症是攻克不了的。当下一个肺痨都是不治之症,何况瘟疫。往往他们还未查出源头,浩劫便大笑猖狂而去,留下无数生离死别。

  说是赈灾,不如说是一起送死。他们飞蛾扑火,力挽狂澜。火未必会灭,飞蛾却一定会死。

  人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

  饶是如此,半个太医院还是来了。并非王令,皆出于自愿。

  此次赈灾队伍,无论是士兵还是大夫,姬越都沿用了“三不去”的规矩。

  这是姬越十五岁第一次出征时对军队定下的规矩,但凡身临绝境,需冲锋陷阵,九死一生之时,有三种人可无需出列。

  ——家有高堂而无兄弟者,可不去。

  ——家有妻室妻无娘家者,可不去。

  ——家有幼子子无母亲者,可不去。

  三不去,是为防止老人无人赡养,妻子失去依靠,幼子成为孤儿。

  其余人等,皆需听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也是姬越如此受秦军爱戴的原因。有此统帅,军心自然凝聚,也自然能所向披靡。

  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王。

  而今这“三不去”用到太医院上,有大把的人可以选择留在永平,却还是自愿请命,来了许多人。

  卫敛听到这个答案,并不意外。

  他顿了顿,似不经意提起:“我听闻,徐太医的夫人……”

  太医们一路上无聊,谈天说地中扯出了不少陈年往事。有一件让卫敛在意,说是徐太医早年有个青梅竹马、极为恩爱的夫人,可惜红颜薄命,早早便去了。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