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四一章:我们在做梦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雍州高陵县,郊外的一座私人庄园内。

  比起往日的繁荣,这些年来,这座庄园算是冷静了许多。

  人有巅峰低谷,每个不同的阶段,带来的感受也大为不同。

  年近花甲的于志宁,坐在书桌前,神色十足,手中提笔铿锵有力,手臂挥动,笔尖落在洁白的纸张上,哗哗哗的,一篇文书顷刻而成。

  字迹看似有些潦草,但懂行的人,却是能一眼看出,这篇字迹中,可谓是充满了灵魂,一个个潦草的字迹连在一起之后,似是活了过来。

  唐朝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书法家。

  随随便便一个官员,乃至一个普通的儒生,写出来的字都很漂亮。

  而那些能走上高位的官员,哪一个没有一手好字?

  不过,字迹什么的,于志文却并未放在心上,写的多了,悟得多了,随心写出来的字迹,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文风与灵魂。

  他更在意的,是这篇文书中的内容。

  于志宁这些年的日子过的并不如意,曾经官至中书侍郎,随后随着李世民的下台,被降为中书舍人。

  虽说降职,但比起其他同僚而言,于志宁觉得自己的命运还算是好的,至少没被驱逐回家。

  所以在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上,也就矜矜业业的干着。

  可是谁曾想到,冷不丁的,竟然出了个梁子义事件。

  梁子义何许人也?就是年前在洛州大肆收购儒家书籍,甚至欺男霸女,直接欺负到皇帝头上的那位。

  很不巧的是,梁子义还真的是于志宁的徒弟。

  古代拜师远没有后世那么简单,学生需要先在老师家中待上至少三年的时间,其实就是在老师家中当三年的仆人,什么脏活累活之类的,都是你的。

  即便如此,能够获得这个资格的,也仅仅只是少数人。

  这个过程并非体罚,也并非因为老师的高傲,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考察一个人的心性,看他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这门学问或者手艺。

  再一个,也是在考察这个人,若是自己将这门学问或者手艺教给他,他会不会做出那种人神共愤的事情?

  老师是严厉的,也是宽容的,包容的。

  梁子义出身贫寒,且当初又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与聪慧,偶然间,于志宁恰巧遇到,便看中了他。

  而梁子义也看出于志宁身份不一般,连忙提出了拜师的请求。

  两人一拍即合,梁子义便被于志宁带入了家中。

  或许是因为求师之路太过容易,或许是因为于志宁表现的太过看重,仅仅半年不到,梁子义便展露出一副轻浮的姿态,于志宁多次训斥,结果依旧未能将其拉回来。

  只能在考察期的第一年即将度过的时候,将其逐出家门。

  啥?

  这就算完了?

  当然没有,通过这一年的时间,梁子义结交了不少的儒生,名门正派那一类的,自然不屑与其为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