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9、蒸汽船炮轰骑兵二_明末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血胡同,然后再度跳起。

  付老六睁大双眼,嘴里喃喃的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一共跳弹了六次,后面看不见了。”

  炮弹在蒙古人群中不停的跳起,又落下。

  碰见腿,则腿和身体分离。碰见躯干,则被打成碎块。

  随着多次跳弹,炮弹逐渐速度变慢,不在弹跳,而是沿着地面滚动。

  一个蒙古人,看到炮弹来到他的脚下,这时候速度已经很慢了。仿佛他用脚一踩就可以把它踩住。

  于是他忍不住,用靴子底踩住了这个大铅球。

  然而,他的靴子刚一接触铅球,一阵剧痛传来。

  他眼看着自己的靴子、脚,小腿被炮弹搅成一片血雾,支离破碎。他惨叫一声昏死了过去。

  (球形实心弹弹道末期速度,肉眼可看到急剧减慢,但是动能仍然很大,不可用肢体触摸。南北战争时曾有很多倒霉蛋,用手去触摸马上要停止的炮弹,结果胳膊被搅碎。)

  蒙古人傻了,这震耳欲聋的炮响,是多么的熟悉,大同城墙上,就有这玩意,这是红衣大炮。

  朵颜和哈喇沁靠近长城,他们见识过红衣大炮。知道这玩意是啥。

  眼看着一颗炮弹,五十多人就伤亡了,吓得魂飞魄撒。

  付老六自言自语的说道:“真像老爷说的那样,跳弹打密集的步兵阵型非常的好用。一炮一个血胡同。”

  冷兵器时代都是步兵密集组阵,军阵人挨人,肩并肩,后面几十排,甚至上百排。

  目的就是把士兵固定在军阵中,发挥整体战力,同时防止前面接敌的士兵逃跑。每个人都被固定在一个战斗位置,动弹不得,只能拼命向前格斗求生。

  历史上,这种密集的军阵,就是被前装滑膛炮的球形实心弹给打崩的。

  这种球形弹在坚硬的土地上最容易跳弹,给密集的步兵带来巨大的伤害。所以滑膛枪时代的步兵,被球形弹硬生生逼的,改成了三列横队了。

  这样既可以三段交替射击,保持活力连续性和密度,同时也尽最大可能降低实心弹的伤害,即使战线被炮弹击中,最多也就打死三个士兵了事。

  此时,趁着船不动了,好多蒙古人划着木排,四面靠了上来。

  紧接着,两舷的六门佛郎机炮开火了。

  佛郎机炮装填的是丝绸定装霰弹。拿起一个写着霰弹的子铳,直接塞进炮腹部就行。

  丝绸不便宜,即使最差质量的丝绸也是昂贵的衣料。

  但是杨凡的弹药,都是用丝绸包裹的。就是因为丝绸可以完全燃烧,基本没有残留,不像用纸包装,打不了太多就得清理炮膛和枪膛。

  面对小娘皮在成本上提出的疑问,杨凡回答说,战场上战机瞬息万变,可能决定战斗胜负的就在你能否多开一次火。所以,武器的性价比,不是第一要考虑的要素。

  这些霰弹的弹丸都是废旧的生锈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