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宋应星兄弟_明末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举人,也是很有才华之人。若东主有意我可为东主引荐。”

  “举人,应试不第不是应该在京师盘桓吗,怎么跑到遵化来了。”杨凡有些奇怪。

  “嗯,我这里就是教些幼童启蒙,再就是教些工人识字,举人能愿意来吗”杨凡颇有些踌躇。

  “这二人有些特殊,”刘先生说道。“兄长名叫宋应升、弟弟名叫宋应星”

  “呃,你说叫什么,宋应星”杨凡灵光一闪,这不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吗。

  “是的,他们兄弟很有才华,可是运气不好”刘先生叹息着说道。

  刘先生娓娓道来,原来,这两兄弟是江西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宋应星与兄宋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当年秋他们便前往京师应次年丙辰科会试,但却名落孙山。

  他们决定下次再试,为了作好应试准备,宋应升、宋应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书院进修,当时任洞主的是有名学者舒曰敬。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二人再次参加会试。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是神宗在位时最后一次会试之年,宋应星弟兄与江西其他考生齐会京师,但二兄弟仍未及第。

  此后,他们于天启朝多次再试,均告失败。

  目前兄弟二人准备留在京城准备崇祯朝的会试。再继续碰碰运气。

  因为宋应星喜欢考察手工业的各种技术,目前兄弟俩正寄居在李先生的一个朋友家里,考察遵化冶铁技术。

  杨凡不知道的是,崇祯初年的会试,兄弟二人再次落榜,从此遂绝科举之念。离开北方回到江西,从此在没有离开江西。宋应星一心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著书立说。最终编撰了《天工开物》这部十七世纪的大百科全书。

  “你那位朋友是做什么的,”杨凡问道。

  “嗯,在街上摆摊算卦,也给人代写些书信什么的。他也姓宋。是宋氏兄弟的远方亲戚。”

  “嗯,吃完就去看看吧,也是个识字的,要是水平可以,也可以一并来做个先生,教教孩子读书。”杨凡心里其实是对举人缺乏信心的,尤其是向宋应星这种大牛,并不抱太大的期望。

  这时候,湘莹进来说道:“老爷,有个小胖子找你,说是您的朋友。好像姓魏”

  “呵呵,原来是这小子,让他进来吧”杨凡一笑,这段时间太忙,都把这小子忘了。

  “杨大哥,你不够意思,说好了,来找我的,怎么这么多天不见人影。”人还没来,声音先进屋了。小胖子还是那么自来熟。

  “咦,卵火熇,太好了,我最爱吃了,给我也来一碗。”

  “什么卵火熇,你是说蛋炒饭吗,湘怡给富贵少爷盛一碗。”

  “这是什么,我来尝尝”小胖子夹起一筷子拍黄瓜放入口中。“哇,好吃,又鲜又脆,这是什么菜。黄瓜还可以这么做”

  “这叫拍黄瓜,是一道凉菜。”

  这时蛋炒饭也来了,蛋炒饭配上拍黄瓜简直就是绝配。

  “喔喔,好吃,真好吃”小胖子吃的酣畅淋漓。

  “他们住在哪里”杨凡问道。

  “就在石狮子胡同,离这里不远。”

  “好吧,咱们去看看,我也对这位喜欢工农之学的举人很感兴趣。”

  “呃,杨大哥什么举人,我也去,我也去。”小胖子嘴里都是炒饭和拍黄瓜,腮帮鼓鼓的含糊不清的说道。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