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294章 论积贮疏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每一个农耕为主的封建政权而言,真正的命脉,永远都是农业。

  无论是对远古时期的夏、商、周,还是公元后的唐、宋、明等中原政权而言,什么礼法纲常,什么吏治内政、内忧外患,其重要性哪怕加在一起,恐怕也没有淳朴的农民伯伯,对上苍的那句祈祷来得重要。

  ——来年秋收,但愿能多打些粮食吧···

  原因无他:历史上每一个中原政权,其内外活动,都需要农业作为基础保障。

  国家税收,收的是粮食;官员俸禄,发的是粮食;内部修建基建工事、道路水利,拨的是粮食。

  就连镇压内部叛乱、扫除外部威胁,都离不开粮食作为保障。

  国家需要粮食,来保证政权正常运行;贵勋、官员需要粮食积累财富;而底层百姓,也同样需要粮食填饱肚子。

  虽说由于储存成本,保质期等原因,使粮食没能在封建时代成为布匹那样的硬通货,但这丝毫不影响粮食,在一个农耕封建政权中的至高地位。

  实际上,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落寞,都可以归结为‘粮食不够’。

  外族入侵?

  是来抢粮食;

  政府贫弱?

  手上没粮食;

  内部叛乱?

  是因为百姓吃不饱肚子。

  就连贵族压榨底层百姓,从而导致内部不稳的隐患,最终也可以归结为:百姓吃不饱肚子,所以天下不稳了。

  反过来说:只要能保证天下每一个人,甚至只是大多数人能吃饱肚子,那政权就将稳如泰山。

  ——种地能吃饱肚子,百姓吃饱了撑的,才会去跟老爷们造反呢!

  而文教、礼教等文明建造,也将随着百姓逐渐富足的生活,而逐渐长出萌芽。

  就如此刻,刘弘手上拿着的竹简之上,开头就是管仲的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道理很简单:如果连肚子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马农民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去在意其他任何东西。

  对于人类而言,生存,是永远摆在首要位置的刚需。

  只有生存得到保障,百姓才有可能将多出的精力,转向其他的方向。

  在后世,生存是买房买车、娶妻生子;而在封建时代,生存,就是吃饱穿暖。

  那作为帝王,刘弘最基本的义务也就很明显了:让大多数子民丰衣足食,免遭饥寒之苦。

  别的不说,光是做到这一点,就足以让刘弘成为合格线以上的帝王,甚至是为天下所认可的圣君,并为后人所称赞。

  ——历史上的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一生都做了些什么?

  外部隐患,和高祖、孝惠之时并无差别:南越依旧是名誉藩臣、朝鲜仍旧是化外之地。

  至于匈奴,那更是在文帝一朝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老上稽粥的率领下,登上了游牧民族史上的第一个巅峰。

  而汉室,却只是在文帝刘恒的带领下,于汉文帝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