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百七十三 间谍_荒野王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三个人十分聪明,他们虽然不是修炼者,但知道修炼者的一切,按照夕照会对李欢的估计,李欢的被动警觉范围应该是在一公里左右的范围,所以这三人就死踩着一公里之外的距离,绝对不跟李欢靠近一公里。为了不引起李欢的警觉,他们没有携带任何专业的间谍设备,事实上如果不是悬崖上那三架望远镜,可能根本没人发现得了他们。

  一开始,这三人为了不引起李欢的警觉,什么也不带,他们还在发愁,除了一开始放在码头的水下监听器——这是花旗**方的管用伎俩,它们财大气粗,喜欢满地撒网,指不定哪个网就能网起一条大鱼来。不过这个监听器距离李欢停靠游艇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声音在水下虽然容易传播,但距离太远了,根本监听不到。

  开始他们发愁,可没想到他们在选定监视位置的时候,发现了那三具天文望远镜。

  其中一架,更是高倍数的“蔡司”,而且是一具低倍数的天文望远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精密可靠的仪器之一。

  蔡司望远镜,是以光学技术闻名于世的德国蔡司公司(carlzeiss)制造。早在1920年代,蔡司就开始计划建造3米级口径的大型反射望远镜。当时世界最大口径的望远镜是花旗国威尔逊山天文台米口径的胡克望远镜,而排名第二且附属设备最精良的,就是德国汉堡天文台的1米口径望远镜。可惜后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遂无力继续发展天文学及建造望远镜。

  直到1960年代,德国马克斯.蒲朗克研究所确定了天文学发展政策,才由德国政府拨款建造一系列中到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

  二次大战后,蔡司的工程师在分析地面的大气扰动(视相度)情形后,认为不必要一味追求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反倒认为应该在镜片的研磨精度上下功夫,尽量使镜片收集到的光能被有效地利用。因此在1976年,蔡司建造完成米口径望远镜,这是世界第一具采用数位化电脑控制的天文望远镜,天文学家只要事先输入程式,就可以设定当夜所要观测的天体。

  1979年,蔡司建造完成米口径望远镜,这是世界第一个赤经、赤纬轴采用无齿轮摩擦驱动系统的天文望远镜。望远镜的追踪精度不但因此大幅提升,同时也避免了齿轮间咬合齿距磨损导致误差的弊病。到了1985年,蔡司建造完成卡拉阿托天文台的米口径望远镜,为大型赤道仪式天文望远镜画下了句点。80年代以后,蔡司公司继续投注心力在“新技术望远镜”(ntt)与“超大型望远镜”(vlt)的光学设计与制作。

  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种数码产品和各种后起之秀辈出,蔡司系列在世面上占有的份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