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5章 定略(下)_天下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及出发时间,悉数作成公文,连夜下发至南郑城外的诸多民夫部曲。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次日一早,城外粮仓早已准备就绪的民夫队伍,再度出发,朝着各自的目的地而去。

  阳平关、米仓山北口、白水关。

  三处出兵要地,早已囤积了不少的粮秣。不过,大军一动,那几十万石粮食真的算不上什么。

  而且,阳平关以及米仓山北口的民夫队伍,还要先一步军队进入山道,寻找囤粮要点,积蓄粮秣,以供应后续大军补充。

  他们会一直走到所携带的粮草耗尽,然后靠着沿途设置的粮站,进行补给以返回出发地。而身后的运粮队,会将他们所耗的粮草再度补充齐备。状况允许的话,还可以在粮站中多储备些粮秣。

  白水关则不一样。

  白水关粮仓建立在此关与身后的阳平关之间,狭窄的地形导致粮仓只能沿道路铺设,连绵三十余里。

  即便如此,也最多囤积几十万石粮食。后续所需,皆需要自南郑粮仓源源不断的补充。

  快骑只用了两日功夫,就抵达阳平关及米仓山北口。

  在军队出发之前,两处各有三四万民夫,携带大量粮秣,配备兵刃弓矢,进入茫茫大山之中。

  队伍中的氐人、賨人,引以道路,每行二十里,便会留下一批粮草和一曲民夫,负责建立、保护粮站。

  山中多的是野民部落,他们不归属任何势力,只是在这隔绝战乱的大山中过着自己的狩猎生活。

  与世隔绝,但不代表他们会对送上门的肥肉大开善心。

  粮食,放到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紧缺物资。

  尤其是那些山民和夷狄部落,粮食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

  这其中,尤数阴平氐羌,危害最大。

  阴平氐王雷定,年轻气盛,更负勇略。于两载间,已是合并七部氐落。今时今日,手握氐兵万余众,又与阴平诸羌互为勾结。

  而这阴平氐王雷定,也就是杨驹的仇敌。

  当年杨腾兵马,便是为阴平雷部所败,损失惨重。

  周军大败河首宋建后,杨腾招各部氐人归顺大周。兴平、河池、武都诸氐皆投靠大周,唯独阴平氐不为所动。

  一曲民夫,据之险要,树立营垒。

  第三日。

  徐荣于南郑城外筑台,誓师进军。

  十余万大军,各执旗鼓,塞道而行。

  甲戈相接,羽帜相连,部曲相及,不绝于目。

  张鲁伫立在南郑城头,眺望着那分成十余纵并进的大军,以及数不尽的民夫相携而出。似乎眼前的汉中谷地,全然成了人山人海。

  目光所及,旌旗、兵马,交错缠织。

  遮天蔽日,势如山海。

  米仓道北口处,亦是三军续进。

  第三军与第八军将士,跟随在賨兵之后,踏入茫茫米仓之中。

  初入米仓山,倒未感如何,如似平常山野。道路虽窄,可并不耽误大军行进。

  一日过后,行三十余里,正值粮站所在。

  休整一夜,次日一早再度开拔。

  随着渐行渐远,山路也开始崎岖起来。

  賨兵一边寻找着来途,一边斩断迅猛生长的藤棘植物,时不时还得铺路架桥。

  很快,未到傍晚,他们就已经看不到太阳了。

  树木太茂盛了,枝叶将阳光遮住,也许趁着那缝隙,才能感受到一丝阳光的温和。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