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四章:开张大吉_唐朝贵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者是劣钱。

  这样一趟交易下来,单单是结清钱款的环节,就需要好几天的时间,甚至更久。

  可怕的是,其中还带有巨大的风险,甚至……你这交易所产生的雇请劳力,护卫,账房的费用,也是不菲的,说是交易了两千贯,实际上……至少五十贯是额外的花销。

  从前的时候,大唐百废待兴,商业其实也并不繁华,买卖只在极少的人群之中进行,贸易额并不大,根本原因就在于,通货紧缩,人们不愿意从事商业的活动。

  这钱攒着不好嘛?越攒越值钱呢。

  于是,有钱的人家都攒着钱,只恨不得当作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这也是为何,在后世许多人建房子的时候,一挖,却发现地下竟是数不清的铜钱,数不胜数,十之八九,是某家的财主留下的,一代代的传下来,结果没花上,紧接着遇到了某种原因,家道中落,子孙们竟不知自家地窖里还藏着这么多钱。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铜钱日益贬值,几个月前,一百个铜钱还可以买一只鸡,而现在,你要买一只鸡,则需要一百三十文钱了。

  于是乎,大家都给吓坏了,钱不能再藏着了,得买东西啊,买任何有用的物品,不买东西……这钱,谁知道明年还能值多少?

  商贾们见此,于是乎瞅准了商机,也开始活跃起来。

  交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交易的量也越来越大,他们恨不得将手中的钱都换做一切的商品。

  只是这交易实在繁琐,原来的铜钱交易,对于商贾和世家大族而言,是再痛苦不过的事。

  这时候……终于开始有人对欠条产生了兴趣。

  你看,这是陈家的欠条,足足有两千贯呢,你要不要,若是要,我也懒得去陈家兑换了,你收了欠条,自己去陈家兑换。

  你放心,陈家有钱,他们敢不兑嘛?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呢!

  这么多人去兑换欠条,人家陈家不都兑出来了?一文都没有少,人家现在在铸铜,而且还是和宫里合伙的,就算你信不过陈家,你难道不信陛下?

  于是……开始有人愿意接受欠条。

  起初,卖货的人得到了欠条,还是有些担心的,连夜就拿着欠条去兑钱了。

  可慢慢的……大家发现好像这个步骤有些多余,既然市面上有人愿意接受这欠条,而且陈家也总能按时兑付。

  说不准下个月,我还要去进行大宗的贸易采买,那么我为何还要辛辛苦苦跑去兑出铜钱来呢?直接藏着这欠条,然后用欠条继续去和人交易不就成了?

  当然……有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多。

  可是在东市和西市,已经悄然有人开始这样做了。

  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一种纸质的货币,开始诞生,

  他们仍旧还将那陈家的欠条,只当作是普通的借据。

  这欠条……开始悄然的流转,今日

  请收藏:https://m.bqxx.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